- ·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收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栏目[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刊物[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征稿[06/30]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农业农村部:全国大部地区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中央进一步提高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以农田水利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效果如何? 高效节水灌溉 力促节本增效产能提升 南方地区玉米产量约
今年,中央进一步提高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以农田水利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效果如何?
高效节水灌溉 力促节本增效产能提升
南方地区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13%,高温干旱导致局部玉米受灾,受灾面积1100多万亩,仅占南方玉米面积的一成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7%,损失总体有限。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玉米、大豆和中稻等作物普遍进入灌浆成熟期,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较好。
目前,黄淮海主产区玉米正陆续进入灌浆成熟期。在山东周村,眼前这片800多亩玉米地,去年种的还是杨树,如今已陆续恢复粮食生产。
玉米是最主要的秋粮作物,产量占秋粮的一半以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地区旱情对玉米影响有限,目前,全国玉米长势普遍较好。
新疆和田县农业农村局农田项目科 赵全年:抗风沙能力、抗旱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玉米小麦两季)每亩增产大概是40公斤左右。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8月25日以来,南方地区高温消退,出现多轮降雨,加上各地积极抗旱浇水,旱情有所缓解,利于秋粮作物灾后恢复和产量形成。
为提升粮食产能,中央在加强农田建设的同时,还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黄淮海地区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29%,今年大部地区墒情适宜,没有发生类似去年的严重洪涝灾害,玉米有望实现恢复性增产。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某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建华:今年玉米亩产预计大约在700斤左右,随着地力上来,亩产还会增加。还有300亩(树)秋后全部种上粮食。
新疆和田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常年干旱少雨。当地农业干部告诉记者,粮食产量之所以增加,主要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记者在玉米地里看到,滴灌管网沿着玉米根系铺设,实现了水肥精准输送。
现在距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分类施策,持续抓好南方抗旱和秋粮后期田管,指导受旱地区加强水源调度,落实浇灌保苗、喷施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灾后改补种等措施。
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45%,春播以来积温足、降水多、墒情好,灾害明显轻于去年和常年,特别是常年易发多发的旱灾今年几乎没有,除局部因涝长势偏差外,大部玉米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增产趋势明显。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 朱娟:今年,全国玉米面积总体稳定,目前大部地区正在灌浆,距大面积收获还有二十多天,长势普遍较好。
眼下,新疆的玉米已进入生长后期。记者在和田县英阿瓦提乡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看到,平坦的柏油路两边连片的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农业农村部:分类施策 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记者了解到,今年,和田高标准农田有三分之一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而在全国,今年,将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500万亩。
今年,中央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首次提出与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西北地区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13%,今年受旱明显轻于上年和常年,预计也是增产趋势。
记者了解到,今年,周村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对前期种植林木的基本农田,有序恢复粮食种植。由于刚刚改种粮食地力跟不上,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合作社改种适宜的粮食品种,并施用有机肥,来恢复地力增加产量。
指导东北地区重点防早霜和北上台风,黄淮海和西北地区重点抓好“一喷多促”、玉米适当晚收,南方地区重点落实水稻增施粒肥、防病虫、防寒露风、扩种晚秋粮食作物等,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非灾区多增产。
新疆和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陈国昌:我们过去采用传统的大田漫灌模式,每亩地用水量达到了700立方米左右,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采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亩均节水量达到100立方米左右。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2/0906/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