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农村题材短视频还须厚植生活基础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光明网 短视频中的农村形象在“滤镜”下偏离了真实客观。这既包括部分自媒体以同质化、娱乐化甚至低俗、恶趣味的劣质内容,加深了农村落后贫弱的刻板印象,也包括一

本文转自:光明网

短视频中的农村形象在“滤镜”下偏离了真实客观。这既包括部分自媒体以同质化、娱乐化甚至低俗、恶趣味的劣质内容,加深了农村落后贫弱的刻板印象,也包括一些网红把农村生活抽离土地,进行过度包装。互联网传播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短视频媒介建构的农村虽然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但创作者应充分理解,个人主观传播和乡村文化建设的客观推动是乡土文化传播的双重因素,不可偏废。镜头里的“诗和远方”或“人间烟火”都只是乡村丰富图景的某个侧面,要多元表达、准确呈现,就要对农村现实及其文化内核有深刻体验、深层洞察。

短视频中的农村形象在“短平快”的影响下,模糊了乡土文化与乡村建设现实。乡土文化是发端并积淀于特定地域,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总和。但是,农村题材短视频在使一地一隅被“看见”的同时,不少创作者或把影像当作记录日常生活的工具,或模仿成熟网红流量变现的路线,导致大多数短视频“只看今朝不见历史、只见个人不见政策、只展成果不谈过程、只抓表象不挖文化”。恰如专家所指出的,短视频没有呈现的主题,恰是乡村发展中被忽视的重大问题。互联网已一再验证,缺失了对聚焦主体的深层思考、一味培养受众惰性思维的产品,“同质”积累只会迅速引发“低质”狂欢,最终空留一地鸡毛的琐碎内容与负向发展的生态闭环。

【文化评析】

淳朴、舒缓、诗意的田园生活寄托着很多人对抗现代性焦虑的情感,而“烟火气”与“新农具”的结合,加速了乡村生活的数字化迁徙,不仅成就了一批“新农人创作者”,也带动了农村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农村题材短视频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短视频中的农村形象在“自我呈现”的过度消费里,忽视了城乡间的交流互鉴。农村题材短视频的火爆,离不开时代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果乡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与进一步丰富,势必会造成很多农民无法从农村生活中找到归属感。短视频借助平台属性与技术赋能,打通了城乡对话的数字通道,城乡居民得以形成“围观与展示”的互动关系,为建构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乡土文化景观提供了可能。但随着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不再是独具魅力的“活生生”的所在,而是越来越向标签化靠拢,甚至刻意迎合大众对农村的刻板印象。值得深思的是,如果媒介中的农村形象与受众的想象无异,受众兴趣将断崖式下跌、交流便不复存在、流量也无以为继。相反,农村题材短视频应从个性到达共情、在“我”中得见“我们”,譬如近日刷屏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便是以“城乡之别”寻得广泛共鸣的一例。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农村题材短视频以独特的视听体验、符号化的情感连接、短平快传播等特点,一度成为流量热点。但当下,往日爆红的账号粉丝增速整体放缓,内容制作与发展模式均遭遇瓶颈。不少人感叹,农村题材短视频红得快,凉得也快。

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充分发掘互联网和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扎实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已成为当下现实。我们需要更多向上、向善的短视频与“新农人创作者”,需要对他们更多一些耐心与提醒,让新媒体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让更多人了解广袤乡村的魅力与潜力,推动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吕 帆(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公室主任)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2/0729/1797.html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推动加快粮食安全保障法等制修订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 | 农村经济与科技编辑部| 农村经济与科技版面费 |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发表 | 农村经济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