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疆:乡村振兴的脚步多么坚定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六月的新疆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走进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乡,如同走进如诗如画的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六月的新疆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走进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乡,如同走进如诗如画的绿色田园: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在一排排金叶榆的装点下分外美丽,法国梧桐、红叶海棠等优质景观树木交相辉映,村民们房前屋后栽满各色鲜花。放眼望去,水边碧波荡漾,田野郁郁葱葱,农家鲜花环绕,一派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村民任学武自豪地说:“村里的事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的家园由村民自己管理,这种当家做主的感觉真好。”任学武的自豪感来源于小分子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实行的“四会管村”制度,村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越发充满自信和干劲。

2018年年底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对确保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性。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新疆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新疆的和谐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新疆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科技兴农提升综合生产水平

“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这首民歌唱得很甜,比歌声更甜的是享誉全国的哈密瓜。作为哈密瓜的原产地,这里的哈密瓜种植技术早已从过去的人工栽培、管理,发展到如今的机械化栽培、高科技管理。哈密瓜的推广和营销也从过去的等客商、靠吆喝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订单式。

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和伊吾县淖毛湖镇,万亩精品哈密瓜基地全部采取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方式种植:在瓜园周边安装溯源平台、探头传感器、视频监控平台,对精品哈密瓜的生产过程可进行实地监控。距离再远的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哈密瓜的管理过程和生长情况,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哈密瓜,也提升了哈密瓜的品牌价值和效益。为切实提高哈密瓜的品质和产量,政府为瓜农提供系统的培训,并派技术人员跟踪服务,要求瓜农严格按照指定的操作规程来栽培和管理,必须达到精品哈密瓜的要求。

南湖乡精品哈密瓜基地里,赛买提·巴斯提说,他从小跟父亲学习种植哈密瓜,懂得父亲平地、挖沟、播种、浇水的辛苦,更为高科技节水、机械化种植和无人机植保令劳动强度减少,产量提高而兴奋。“以前哈密瓜熟了,都是等客商到瓜地来谈买卖,现在不用等客商来,通过互联网卖瓜,年年供不应求。”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片茫茫戈壁,经过哈密市政府的规划和整合,如今已成为现代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样板。占地14万亩的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取了高科技节水、机械化种植采收、无人机植保等多种方式,打造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高科技农业建设相结合,提质增效和有机环保相结合的产业模式,让更多农民尝到了甜头。

魏智慧是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民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技术种植棉花,取得了骄人成绩。从棉花播种、铺膜、打药到采收,他全部采用北斗导航、无人机植保和机械技术,效率和产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他的合作社吸纳社员160人,服务农户800余户,产值达1900万元。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打造“诗画村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乡阿顿巴村村民路翠莲笑着说:“前年村里的路就修好了,路边种满了各色花,天黑了路灯也很亮,外地的游客常来村里游玩。我们现在生活的村庄像花园,太美了。”

米粮泉乡位于伊犁河南岸,距离伊宁市14公里,坐拥4000余亩次生林生态湿地,气候温和,环境十分优美。凭借背倚天山、北临伊犁河的区位优势,米粮泉乡形成依山傍水的生态格局。他们积极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建成休闲采摘大棚204座,种植面积达320亩。

马扎提别克·阿吉别克已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草原生活了50个年头。2005年,他和妻子扎的两顶帐篷在草原的一次比赛上获得一等奖,这让他们鼓起干劲,吃起了“旅游饭”。

那拉提草原的旅游发展一天比一天快,吃“旅游饭”不再是国道边摆摊、毡房里歇脚。2018年7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家旅游民宿专业合作社--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旅游民宿合作社成立了,马扎提别克·阿吉别克与30多位牧民加入其中。每个民宿点统一标准、统一定价、统一宣传推介,旅游业从粗放型、零散型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变。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0/1102/870.html



上一篇:乡村脱贫致富路上的科技力量
下一篇:永州科技专家服务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 | 农村经济与科技编辑部| 农村经济与科技版面费 |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发表 | 农村经济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