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经济与科技》栏目[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收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征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刊物[06/30]
从西江古村到万亩良田:生态经济激活乡村潜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通过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潜能,打造出云安扶贫的新模式。近日,记者走访云安区下辖多个村镇了解到,通过规划发展独具优势的旅游业以及特色种植、养殖业,云安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通过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潜能,打造出云安扶贫的新模式。近日,记者走访云安区下辖多个村镇了解到,通过规划发展独具优势的旅游业以及特色种植、养殖业,云安不少乡村的发展潜能正在逐步激活,未来发展前景向好。这为云安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里碧道”和古村民宿助推湾边村旅游业发展
湾边村,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东北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江沿岸,北与有“西江第一岛”之称的金鱼沙岛相望。该村始建于清朝,古村落文化浓厚。目前,该村有农户172户,户籍人口8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约200人,70岁以上老人60人。随着古村落民宿项目的规划建设和“万里碧道”项目的推进,湾边村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正在得到激活。未来,相关产业的落地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
(图片由云浮市宣传部、云浮市云安区宣传部提供)
记者了解到,8月27日,“万里碧道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已经正式启动。湾边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万企帮万村”的政策优势,“万里碧道暨乡村振兴项目”就是云安区委区政府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发的公益性乡村振兴项目,开发主体为碧桂园集团,计划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3公里,总投资约1000万元。
碧道项目依托生态优美的西江,结合西江和周边地形,以“生态水空间”“绿地新体验”“民宿原生文化”等设计手法,将景点建设与原生文化相结合,突出场地特有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市民提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场所。碧道划分五大功能区:文化保育区、户外体验区、原生文化体验区、工业文化展示区和沿江生态保育区。
据湾边村行政隶属的蟠咀村村支书陈丽金和云安区工作人员介绍,规划中的古村落改建民宿和碧道项目将大大增强湾边村旅游业的发展动力。过去处于零散闲置状态的古民居,将交由专业的企业修缮改造为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民宿集群。而原先的屋主有望通过入股或其他多方共赢的方式分享未来的旅游收益,预计扶贫效益显著。再结合即将加速推进的碧道建设,湾边村的旅游环境有望进一步优化,吸引力大大增强。
“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财树种植引领特色农业
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现有贫困户56户220人。为认真贯彻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石底村与云浮市绿趣农林科技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模式,按照“村委租地、社司合作、农户领管、收益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了“百亩产业扶贫基地”。 通过订单合作方式,有劳动能力的47户212人与合作公司签订成品回收协议,种植发财树,构建产业扶贫长效脱贫致富机制。
(图片由云浮市宣传部、云浮市云安区宣传部提供)
产业基地位于石底大道边,总面积275亩。投资164万,种植发财树18.8万株。该项目不仅为贫困户落实了产业帮扶项目,而且为当地靠种水稻、西瓜、柑桔、花生、荔枝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民提供了土地出租金收益保障,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项目用工岗位,有效增加务工收入。
产业基地的建设,对转变村民传统的种植观念、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白石镇工作人员姚炳权介绍,目前已在石底村开发和带动农户种植发财树近5000亩,可为有劳动力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加10000元—15000元的收入。通过参与发财树种植产业,石底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134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5666元,贫困人口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9元,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从以往的零收入到2019年的6万元的飞跃。
同时,为提高发财树产品附加值,已在石底村建成发财树深加工(大棚)基地5000多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基地主要包括物流区、加工区、办公区,主要功能是收购农户的发财树进行上盆加工栽培,预计深加工场年产盆栽可达20多万盆,年产值可达500万元。2020年,公司将发财树加工大棚扩建到100亩,把白石镇逐步打造成一个集农户培训、产品种植、收购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园区,推动当地砂糖桔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农户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收致富。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0/090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