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对毛泽东探索新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再认识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开始探索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问题,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并不断付诸实践。总的来看,毛泽东的有关探索,关于农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开始探索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问题,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并不断付诸实践。总的来看,毛泽东的有关探索,关于农村工业化问题,抓住了根本出路,但失之急于求成;关于农村集体化问题,抓住了基本特点,但失之求大求公;关于共同富裕,抓住了关键环节,但失之绝对化。这些经验和教训,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毛泽东;农村;发展道路;再认识

作者简介:李正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F303.3;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13)02-0030-0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图景,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是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思想和实践至今仍未失去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在探索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走了一些弯路。对此,我们只有通过认真总结,才能使这些探索成为党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宝贵财富。

一、关于农村工业化问题,抓住了根本出路,但失之急于求成

毛泽东将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1],将实现农村工业化作为农村伟大光明的前途[2]。他在1954年就提出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设想。[3]1957年,他又明确指出: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要有步骤地积极地实行农业机械化,并要求机械制造部门和农业部门尽快拟出一个适合我国条件的农业机械化方案,为推广农业机械化做好准备。[4]

1958年11月,他在《对十五年社会主义建设纲要四十条(1958-1972年)初稿的批语和修改》中写道:“我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经过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全国工业化、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5]。1959年4月,他强调并要求农业机械化要“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还提出“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1](p.49)1966年2月,他在给王任重的信中设想,中国从1956年开始,用25年的时间,到1980年要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6]1966年3月12日,他致信刘少奇,提出兴办农业机械化的几个原则: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起;多产农林牧副渔等品类;与备战、备荒、为人民联系起来,国家积累不要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1](pp.427~428)

毛泽东对农村工业化的具体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由他主持制定、1958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决议》明确要求:1.社办工业的生产“必须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首先为发展农业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服务,同时为满足社员日常生活需要服务,又要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的市场服务”。2.社办工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坚持实行手工业和机械工业相结合、土法生产和洋法生产相结合的原则,“逐步由土到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3.社办工业要“有计划地发展肥料、农药、农具和农业机械、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制糖、纺织、造纸以及采矿、冶金、电力等轻重工业生产”。[7]毛泽东设想通过农村工业化,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他说:“中国农村有五亿多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每年劳动而吃不饱,这是最不合理的现象。美国农业人口只占百分之十三,平均每人有二千斤粮食,我们还没有他们多,农村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拥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将来达到一半劳动力搞工业,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像个样子了”。[8]

1966年7月17日,国家计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农业机械化规划的几个问题》的文件,规定今后15年即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总设想。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5~7年为期,机耕面积由1965年的2.3亿亩扩大到4亿亩以上,灌溉面积由5亿亩扩大到8亿亩左右,基本做到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和运输的半机械化,化肥每亩耕地施用量由13.5斤增加到30斤左右;第二阶段以10年为期,到1975年,机耕面积达到8亿亩,灌溉面积达到9亿~10亿亩,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运输的机械化水平,化肥的平均每亩施用量达到50斤左右;第三阶段以15年为期,到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为落实这一部署,1966年、1971年和1978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专门设立了农业机械化部,陈正人为第一任部长。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0/0825/595.html



上一篇:强化组织引领 带动乡村振兴
下一篇:山西农业大学:以合署效应助推科教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