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经济与科技》栏目[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收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征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刊物[06/30]
科技赋能引领高质量发展,2020年农业农村部10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安徽省太和县“集装箱+生态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省太和县举办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集装箱+生态池塘”尾水处理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
安徽省太和县“集装箱+生态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省太和县举办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集装箱+生态池塘”尾水处理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同时正式公布了2020年十大引领性技术。从2018年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活动,围绕引领性技术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着力提升技术的集成性、适用性、经济性,组建高水平指导团队,打造高标准示范样板,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链式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建立政产学研推用多方主体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立体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集成熟化、示范展示、推广应用无缝连接,让生产经营主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发挥推动产业增效和区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带动作用。
农业生产流程有了“智慧大脑”
“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江苏省射阳县临海农场职工徐士忠说:“无人收割机不用农机手,晚上抢收也不怕累。在后台智慧麦作系统设定好程序就行,我管理的2500亩地,比往年能提前一天收割完呢!”
徐士忠说的智慧麦作系统,是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之一——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智慧麦作技术将北斗导航、现代农学、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应用于小麦生产耕、种、管、收的全流程,建立以“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投入、特色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实现小麦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
“智慧麦作,让种地变得更智能。”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总经理黄礼庆说,“通过实施这套技术,今年小麦生产实现精确播种、施肥、施药、灌溉和收获,既省成本,效果又好,每亩地增产5%,算下来每亩节本增收100多元。”
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露地甘蓝无人化采收作业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大数据驱动下的“智慧大脑”决策。无人驾驶拖拉机带动甘蓝自动收获机精准对行,一排排甘蓝依次准确进入自动收获机的采集器中,由高速旋转的割刀将甘蓝的根部切断,割下的甘蓝由升运装置、传送带直接采收入筐。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科学家吴华瑞研究员介绍说,无人化采收作业,每天可以收获10-15亩,相较人工采收作业人均1亩/天,对于规模化种植效益提升明显。
产业升级换代有了“加速器”
“集装箱里能养鱼?”“养鱼不用换水?”“养过鱼的水里还能种菜?”在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示范园记者一一找到了答案。
穿过安徽有机良庄玻璃温室,一排排蓝色集装箱首先映入眼帘。集装箱上张贴的宣传画上标注“箱式养鱼,零污染、零排放、零用药、零肥料、零损伤、零土腥味”。“别看一个养殖箱只有23平方米,却相当于5亩水面鱼塘产出的鱼。里面养了鲟鱼、罗非鱼、鲤鱼等10多个品种。”董事长陈金良告诉记者,集装箱经过特殊处理,80%的淡水鱼都可在集装箱进行高密度养殖。
这里的集装箱暗藏乾坤,科技感满满。作为集装箱生产商,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舒锐道出了奥秘,“箱体就分为面板、隔温层以及内板三层。隔热板的导热系数低,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体感;控制中心能科学系统地调控臭氧、温度、pH值等鱼类生长环境所需的指标。排出的污水经过过滤、照射及藻类的光合作用,形成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有机养殖用水,然后,水流进入集装箱,又为鱼提供最适宜、最有营养的水质。”
顺着集装箱的管道,水流经过多层硝化床后,便来到了“鱼-菜生态循环”大棚里。大棚里,一根根的白色塑料管上,长满了富贵菜、奶油生菜、紫背天葵等各种蔬菜。拨开蔬菜,根须尽显,却没有一点泥土。原来是水培蔬菜。“鱼生活的水里氮含量很高,特别适合浇菜,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瓜果吸收氨氮的同时,也为流水补充了溶氧量。
“集装箱+生态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以生态池塘为依托,在岸基上搭建集装箱养殖装备进行循环养殖,通过与生态池塘进行水循环,实现养殖尾水净化。配套物联网控制系统,监控养殖全过程及水质变化、尾水处理效果等,实现养殖生产信息化管理。
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有了“安全带”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0/080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