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资本下乡与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研究兼论农村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一过程需要密集的资本投入才能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一过程需要密集的资本投入才能实现。但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对于发展产业所需的资本要素难以自给,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思路。在这一思路导向下,近年来,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并引导资本下乡。资本下乡实践已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在不少地区,工商资本已经成为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资本下乡到底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影响,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所谓资本下乡,是指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经营涉农产业的现象。由于投资回报率较高,涉农二三产业往往更容易吸引工商资本参与经营[1],本研究所探讨的资本下乡特指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经营涉农二三产业的现象。关于资本下乡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既有研究主要探讨了两方面问题。

一是资本下乡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资本下乡能够有效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一方面,资本下乡可以实现对小农经营模式的改造,推动农村种养业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2];另一方面,资本下乡也可以为农村引入新的发展思路,催生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健全农村产业体系[3]。不仅如此,资本下乡后还会推动农村生产要素不断流向效率最高的经营者,进而提升农村产业的经济效率[4]。但是另有学者认为,资本下乡经营农村产业会面临多种阻力,因而难以真正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以农业为基础,而农业具有季节性、非标准性和空间属性等多重特征,因此对农业进行资本化经营并没有明显的效率优势[5]。同时,资本在经营涉农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和农民打交道,由于资本主体是村庄社会的外人,因而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承担由于违约、不信任等原因造成的各种额外成本[6],这很容易导致其经营活动受挫。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资本下乡不仅不能推动农村产业振兴,而且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各种补贴才能维持生存[7]。

二是资本下乡对农民增收的作用。部分学者认为,资本下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民增收。其一,资本下乡会催生大量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8]。其二,资本下乡可以促进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源的市场化流转,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益[9]。其三,为了方便自身的经营活动,工商资本通常会积极改善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农民也能从中受益[10]。但不少学者却认为在资本和农民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资本下乡会导致农民被迫接受来自资本的利益竞争[11]。在这一竞争过程中,资本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加之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从而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12],而相对弱势的农民在竞争中会被逐渐边缘化,难以分享由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提升[13]。总之,理想中的“双赢”在资本下乡实践中往往难以实现。

综上,既有研究已经充分探讨了资本下乡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却忽视了资本下乡对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要与农村的功能定位相适配。当前,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进城定居则是大多数农民家庭主要的发展目标,但是农民的进城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会受到房价高企、劳动力市场波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充满了不确定性[14]。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绝大部分的中西部农民家庭都会采用“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15]。在这种家计模式中,城市承载农民的发展性目标,是农民务工和迁居的理想地点,家乡农村则扮演保障性角色,为退守农村或无法进城的农民提供就业、养老和生活等一系列社会保障,这种家计模式安排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弹性。但是要发挥农村的社会保障功能,半工半耕中“耕”的部分就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提升产业水平和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要为农民提供持续稳定的农业收入来源。所以在探讨资本下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小农户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

正如格兰诺维特所言,人类的经济活动并非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嵌入各种非经济制度[16]。徐宗阳[17]发现,乡土社会中密集的社会关联可以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防范道德风险和实施监管的有效手段;李群峰[18]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社会关系会引导其在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维护乡村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些研究表明农村产业的经营过程与其社会基础高度相关。小农户的生产活动与农村产业的整体运行密切相关,而农村产业又嵌入地方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使得小农户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运行的社会基础。换言之,在农村产业的运行过程中,产业内部的各主体之间往往存在频繁的经济互动,互动主体及其互动模式一起构成了农村内部的市场秩序,这种市场秩序的社会属性是影响小农户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的分析思路是:探讨资本下乡对农村内部市场秩序的影响,并比较市场秩序变迁前后农民抗风险能力的变化,进而理解资本下乡对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的影响(图1)。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qikandaodu/2021/0226/1071.html



上一篇:乡镇企业叙事与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新世纪乡
下一篇:新媒体直播背景下的农村形象建构策略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 | 农村经济与科技编辑部| 农村经济与科技版面费 |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发表 | 农村经济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