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经济与科技》栏目[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收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征稿[06/30]
- · 《农村经济与科技》刊物[06/3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推动城乡平衡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益。为
1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推动城乡平衡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益。为了进一步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公共资源还是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均向城市倾斜。虽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比逐渐下降,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村庄数量渐渐减少,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仍然占比较大,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1.2 推进乡村创新改革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要把改革作为重要法宝,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近年来,我国针对农村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推动农村改革,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我国深化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来构建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和创新双管齐下推动了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我国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来提升基层农民的技术水平,深入贯彻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来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发展。
2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
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在实现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基层干部在制定本村发展战略时往往易跟风其他村庄,看到其他村庄通过种植作物获得良好收益后易放弃自己传统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是后续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帮扶单位撤离后这些产业往往难以维系。
2.2 农村主要劳动力缺失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农村人才不足。由于城市资源较多、机遇较多,工作待遇更优、环境更好,而乡村生活条件较差、工作待遇较低,大多数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流向了城市。另外,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相较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为缓慢,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村中留守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农忙时节往往是这两类人进行劳作,导致耕种效率低。此外,一部分人为了老人和孩子的健康、安全考虑放弃耕种,导致越来越多的耕地被荒废。劳动力缺乏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虽然目前各级政府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制定了一系列改善策略,但是人才缺失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通过构建一种新型城乡关系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农村,有利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2.3 产品竞争力不足、销路渠道较少
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究其原因是产品初始生产成本较高而附加值较低。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和后续加工技术支持,现在我国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另外,受土地面积限制,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仍以家庭种植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单位农产品人工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农村销售渠道较少,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蔬菜等农产品主要依赖摆摊售卖,经济作物则是通过中间的转授商将产品卖给相关厂家。现今,农村一部分人开始进行网上销售,但是由于知识和技术的限制,这一方式的应用效果不佳。所以,总体来看农产品销售渠道十分单一。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3.1 推动农村改革创新,攻克发展难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想推动农村经济向着更好更远的方向发展,应注重农村人和地两方面的改革创新。在人方面,要时刻牢记农民是农村改革创新的主体,农村改革创新靠的是农民,为的也是农民。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民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小农意识严重,同时农民缺乏必要的创业意识与技能。加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土地改革方面,可以结合农民集中居住布局调整,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推动农房改善区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需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房改善区大力培育农资供应、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合作社。鼓励留村农民开展联合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qikandaodu/2021/011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