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热投资、冷农民”现象剖析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管是通过城镇化推进,还是依靠政策来破解“三农”难题,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面貌的改善都需要资本的投入。就乡村发展的三要素而言,土地总量基本上是给

不管是通过城镇化推进,还是依靠政策来破解“三农”难题,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面貌的改善都需要资本的投入。就乡村发展的三要素而言,土地总量基本上是给定的,劳动力绰绰有余,所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投资。

我国资本下乡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工商联合企业就在出国考察的热潮中被发现并引入中国。从1978年9月到1983年3月,农工商联合企业试点工作在全国六个省、市的十个单位依次展开、推进。但受限于当时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和政府对种植计划的控制等缘故,试点效果并不理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也出现过资本下乡的情况,主要以“农工商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等形式使城市的资本与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相结合。该时期工商资本下乡的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发展欠缺活力的“三农”问题逐步加重,引出了大型资本进入农村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呼声。199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材料产地直接挂钩,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围绕拳头产品搞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此背景下,工商资本开始以农业产业化的方式进入农业,小农作坊式的小生产模式开始与大市场发生对接。

进入21世纪后,为了规范资本下乡,稳定农业、农村经济,于200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强调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并且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应该主要从事产前、产后服务和“四荒”资源开发。在随后十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断加深、规模不断扩大,工商资本下乡开始有所增加。但直到近些年,资本下乡的规模还比较有限。

资本大规模下乡的现象始于2013年,尤其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才出现。这段时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举措,中央的重视使得地方政府强力跟进,在许多地方政府考核体系里,资本下乡情况也占据了一定比重。出于政绩考量,地方政府大规模招商引资,并提供税收、补贴以及土地优惠等政策。而且近些年民间固定资本投资显著增加。2012年,我国在第一产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328亿元,到2018年底,增长到了亿元,其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在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增长率。

“热资本”乱象带来的问题

最近七八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超过40%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同时民间资本大幅进入农村,除了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动,也与“确权颁证”“还权赋能”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土地流转紧密相关。从根本上说,资本下乡是看中了土地的增值机会,所以没有土地流转就不会有大量的资本下乡。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5.12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7%,以2010年做参照,耕地流转承包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5%,而流向企业的土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4.9%。毋庸置疑,土地流转是正确的,农村也是需要资本的。但资本下乡能否受到农民的欢迎,则取决于这些资本有没有帮助解决“三农”问题。事实上,所谓的“热投资”却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些资本下乡的目的是圈地、进行土地投机和套取政府补贴。如据土流网报道,在河南新乡市,来自房地产、矿产等工商资本形成了下乡“圈地”的热潮。这类投资定位为高端农业如观光旅游或者农业生态等,牵涉的土地流转量较大,少则2000亩,多则上万亩。大量的资本涌入,推高了土地租金,增加了企业成本。但是,资本所有者并不一定懂得、甚至不感兴趣于农业经营,弄出的不少概念投资仅仅是将地圈起来获得项目补贴。最终连土地承包费都无法支付,导致跑路现象的发生,最后受伤害的是农民。

第二,资本下乡导致了农地非农化、非粮化。农业投资尤其是投资种植业,必须上规模,否则难以获得在第二或第三产业的利润率,更无法与美欧加澳的同行竞争。2018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全国三种粮食平均成本利润率,从2012年的17.98%,下降到2017年的-1.16%。非农化、非粮化似乎与农民本身无关,但资本的涌入推动地租上涨,使部分农民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受到成本上升的损失。而且,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尤其是在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农户与专业大户之间进行流转之后,“非粮化”趋势明显,挤占种粮面积,导致部分地区主粮产量下降。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qikandaodu/2020/0710/380.html



上一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下一篇:20世纪30-40年代青海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 | 农村经济与科技编辑部| 农村经济与科技版面费 |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发表 | 农村经济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